再续北京游

老汉这段时间过得还是比较悠闲的。这样的悠闲日子过得久了,就难免有人要羡慕。例如京郊的那个老农民,从摸死你上满怀嫉妒地问老汉:你丫是不是中了五百万了?还歇着呢?呵呵,没办法,老农最近玩儿命加班,据说连星期六星期天都搭进去了,来点愤愤不平也实在应该理解一下子。

百无聊赖。于是只好再次联系无业游民但却是社会的绝对安定因素:随意兄。眼看着一年又要到头,别人又要双薪啊奖金啊什么的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拿,咱们放着一本还有若干双人免费的博物馆不去看看,未免有败家之嫌。地方是早就想好了的,有中国钱币博物馆,有工艺美术馆,有松堂斋,还有先农坛。

从介绍上来看,工艺美术馆在复兴门附近,显然地铁是比较方便的。与随意兄照老例在西直门城铁站出口处会面,相随换乘二号线。从复兴门地铁站出来后,并没有看到工艺美术馆的招牌,倒是一眼就看到了百盛,通票上是说了的,就在百盛所在的大楼。过去一看,却只是商场,好在边上有个保安兄弟,上去一问才知道南辕北辙了。工艺美术馆是在南楼上,而这边是北楼。于是友好地与保安兄弟互道珍重。在我们即将离开大楼的门口时,保安兄弟不失时机地补充道,现在看不了了,正在装修!

第一个希望破灭了,第二个还在。在鸟蛋附近的那个中国钱币博物馆,是经过了踩点的,所以绝对不用再问保安了。从天安门西,溜溜达达,经过鸟蛋,先后向左向右一拐就到。一到门口,就发现实在是太好了,连通票上打孔的机会都给剥夺了,一个牌子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两个大字:“免票”。那就别客气了,进去吧。很小的一个展厅,里面几乎全部是要卖的商品,并没有看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甚至还不如上次去看的箭楼那个北京钱币展览馆,实在想不通这么小的一个地方怎么敢宣称是个“博”物馆。时至今日,谜底才出现。残酷的事实证明,福兮祸所倚。当天如果把那个通票拿出来看看,就不会这么冤了,上面的简介明明白白:展厅共有三层,一层大多是临时性展出。看来精华都给漏过去了,看了的基本都是糟粕,可见免票并不一定完全是好事。不过,接下来的事实证明,这并不是我们唯一的一个搞笑镜头。

下一个既定目标是松堂斋,地址写的是在宣武区。按照老汉的构想,大概就是先回去坐地铁,坐到宣武门,再考虑怎么到松堂斋。随意兄英明地否定了我的设想,他指出,这附近一定有到宣武的公交车。我看了看天上,阳光是明媚的,照在身上暖洋洋地,尤其是在冬季,就更觉得舒服。不过,这并不足以使我舒坦到分不清两元与四毛区别,何况值此失业之秋,因此我迅速转变了立场。换乘了一趟后,我们站在了琉璃厂的公交车站牌下。从文化一条街的西口进入,一路往东,左顾右盼,一直到了接近最东头的地方,才找到松堂斋。两扇木雕门恰如通票上的图片也似:“出入的门紧闭着”。一张告示贴在了比较醒目的位置,大意是正在装修,暂不开放云云。至于有没有说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原谅之类,已经记不清了。只好往回走了。风从两耳边擦过,让人觉得有火烫的感觉,于是老汉大喊了一声“天好热啊”,引来了随意兄的一阵怪笑。途中经过一个以关二哥为主题的书画店,盘桓了稍许。为了能轻装上阵,老汉把随意硬是拽到了一间公厕里减负。办事的中间,听到外面有人问话:“这儿是琉璃厂吗?……,哦,是啊,谢谢啊”,如是再三,似乎是逢人必问。正诧异间,厕所门上的帘子已经被挑了起来,人随声到。一个满面红光的人走了进来,通身上下酒气扑鼻。这才算是知道了原委,我和随意相视而笑。之后,在到公交车站的中途,此兄台又再次出现,骑着电动自行车,引吭高歌,昂然而去。

这下就只剩下先农坛了。在琉璃厂的站牌上扫描,居然发现了一趟可以直达的车,不胜欣喜。不多时,就来车了,上车;不多时,就到站了,下车。先农坛的车站附近,行人稀稀拉拉,冷冷清清,一点也没有繁华的迹象。四下看去,也没有发现先农坛的任何标示。附近有一个大门,风格气度都和皇家坛庙的身份吻合,可惜门前是高高的栅栏,并无任何可以通过的地方。再左近就是一个公厕,一位清洁工正在清扫。于是我们走上前去问路,得到的情报是,应该继续往南行走,然后折向西不远即到。路边是草坪,里面的草仍然青青可人。沿路走去,许久也没有能找到。在一所大门口,只好再次求助于人。这次得到的新情报为:应该继续往西走,然后折向北不远即可。就这样又走了良久,更是一点迫近目的地的迹象都没有,周围全是现代建筑,下车时那座可疑的大门的影子都也已经消逝无踪了。随意兄终于开始发扬他的怀疑精神:不对吧?他决定问一个北京土著。不过这次的结果很惨淡,这从那位大妈比我们还要迷茫的眼神中就可以证实。老汉这时也开始发挥主观能动性,决定给博物馆打个电话。号码拨通了,我们总算是得到了来自官方的协助,搞到了正确的路线。这一心病刚刚解决,“胃病”就凸现出来了 —— 实在是饥肠辘辘了啊。不远处正好有一家郭林家常菜,那,就只好是它了。席间无话。酒足饭饱后继续未竟的征程,终于在下午两点时分看到了博物馆的大门。总结一下路线经历吧。整个先农坛周围大致呈“凹”字状,入口正门正好位于凹下去的最里面。我们下车的地方大致位于凹字右上角稍靠下的地方,在两位有心人的帮助下,顺利地环绕将近一周,到达大门。其实,从郭林出来,拐我们一路走来遇到的第三个弯时,我就想起了小品里的那句话:“好象是个圈哦”。

博物馆里的人也很少,因而也觉得更加阴冷。里面展出的大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微缩模型或者构件复制品。早就听说山西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丰碑,一看之下,名不虚传,大量的展品来自于山西的建筑。在这里,可以学到什么是庑殿,什么是歇山顶,什么是单檐,什么是重檐,以及亭台室穴、柱梁檩椽,乃至斗拱的结构,如此等等。在馆外有具服殿,殿前不远是一小台,不知是否就是当初祭祀所在的坛。

当转身回返时,西下的夕阳柔柔地照射了过来。老汉逆着这阳光,给这个小坛拍了一张照片,用它作为本年度北京出游的见证与终结。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