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而五味

(今天傍晚给两个部门做了个培训,完事儿出来的时候才发现公司的篮球队和别的单位正在比赛,后悔选错了日子,错开些就好了。单位的伟哥刚才打来贺电,说讲的不错,略示表扬。于是心情不错起来,继续来这里扯。标题又是神来之笔,生活就是这样,感觉平淡,却又往往五味杂陈。)

篆刻和雕刻之外,还有了搜集的癖好。搜集的物品范围相当广泛,例如前面曾经提到过的邮票,其他的还有:香烟盒、火柴盒、铜钱、方便面塑料袋。

有一位常姓叔叔,一个老鳏夫,是去我家串门的常客,烟瘾巨大。他有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抽了大半辈子的烟,突然想要戒烟了(我后来的回忆中发现,我的小时候,往往是很多人、很多事情的转变期,许多延续了不少年的惯例说变就变了,究其原因,恐怕和打破大锅饭,包产到户这些改革措施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这里提到的戒烟这件事;当然还可能和他本人逐渐上了年纪,讨生活的能力有所衰退有关;后面还会提到其他的一些变化)。他不知从哪里听说了一招,说是注意力转移可以戒烟,说白了,就是要在想抽烟的时候去做另一件事。常叔叔的眼光非常好,选定嗑五香瓜子作为其戒烟的阶梯。当时我的小侄女才刚刚周岁,这下有了固定工作,常爷爷一进家门,搜口袋就成了例行公事,非要掏到一把才甘心。最后的结局可以说是两全其美,烟没有戒掉,吃瓜子又上瘾了。

这位铁杆烟民有个优良习惯,不扔烟盒。于是他家就成了我的宝地,在一大堆的烟盒里找不重样的。说也怪事,他的烟盒不但不扔,而且也不压扁,而是整整齐齐地码着,因此品相都非常好。如果有哪一种我和别人交换了,就再去找一个一样的。我最得意的是一个名字叫大生产的香烟盒,别的小朋友统统没有,他们有的只是当时各家待客的流行品牌,比如开头的大前门、墨菊、黄金叶;后来的大重九、双头凤、蝴蝶泉等等(前几年我回老家,流行风向变成了红旗渠,每每总是河南产的居多)。曾经有一个阶段,名牌香烟的山寨版极其多,例如有一种烟叫“凤凰”,大概算是不错的,有几种类似的品牌,“凤翔”、“凤舞”等等,除了后面那个字的差异外,几乎一摸一样;最经典的要算“红塔”,比“红塔山”只少一个字。现在 IT 界山寨成风,其实一直由来有自,吾国吾民一向就是大拨哄,看人家干这个挣钱,要么就是一窝蜂全上,然后大家一起恶性竞争,一起赔,要么就是弄点假冒伪劣,搭搭便车,你的牌子倒了,我也跟着撤了。

老汉抽烟的创举就发生在这个阶段,买了一盒 325(应该是三毛钱),是一种长长细细的棕色卷烟。不敢拿回家,扣在别人家矮墙上的瓦片下,隔几天偷偷抽一支。那个香烟很有意思,烟纸上浸过糖精水,所以抽过以后嘴唇上会留有一丝甜味儿。好景不长,没抽四五根,后来再去就没了,估计被别的烟枪发现了,抄了我的老窝。

火柴盒的搜集时间不长,关键是能见到的品种太少,哪儿哪儿都是那个黑不溜秋的火柴盒,正面印着两个字“安阳”,背后四个字“安全火柴”(难道河南人对我们实施了全方位的经济侵略?)。铜钱的状况要好些,但搜集的难度有些大,我的藏品基本都来自于自己家。也不知道老妈从哪儿弄得两大串铜钱,放在柜子底,有的都锈的不成样了,我拿出来挑挑拣拣,仍然以正面文字不重复为主。后来才知道自己是傻子,背面的字也很重要,估计有不少良品从我手里漏过去了。比较特别的是一些叫做“重宝”的大铜钱,个头很大,背面写着“当十”或者“当五十”。这些收藏现在也已经遗失殆尽,“开元”、“洪武”这些,都已经见不到了,只剩下清朝的每个年号一枚,还有就是一枚五铢钱,汉朝的东西,年代比较久远了。不过还记得当时有一种“宽永通宝”,后来在记载上说那是来自日本的钱币,但并不罕见。

至于方便面袋子,说起来就有些汗颜。大姐在郑州上学,假期带回来几袋方便面,那是我第一次见这玩意儿。说实话,那个塑料袋子给了我很大的震动,那些红红的肉块多诱人啊,而且很奇怪那么大的肉块,是怎么压缩到袋子里的呢?打开一看,相当之失望,原来袋子里并没有肉块,除了一板像刚刚流行起来的女人们的卷发般的面块外,就是一袋子盐和味精的混合物,顶多加了点胡椒粉。然而我喜欢吃,没有肉也喜欢。而且收集袋子还是成了我的一个业务爱好,一直持续到高中。然后就遇到了一位同学和我说:吃不起面才收集袋子。我很伤心(我确实吃不起,他爸爸妈妈是县里的干部,而我老子只是个退休工人,一个月没几个退休金,老妈是彻头彻尾的农民),于是把这个爱好就抛弃了。不过即使是现在,我也还很喜欢吃方便面,尤其是干吃。哈哈,而且再也没人敢说我吃不起了,如果高兴,我泡一碗,老婆一碗!

(口天某人说我一写就写得太长,今天短点,看他还有啥废话)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