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粉丝

最近一直在看韩寒的东西。之前也看过他的博客,觉得这孩子尽管有些尖刻,却讲道理,见事极明,在我们这样的干什么都喜欢搅和成一锅粥的环境里,殊属难得。前阵子好像是看到一条他的某部小说要拍成电影的消息,然后在卓越网上偶遇到有他的书出现在眼前,就顺手买了几本。

从《他的国》看起,看完后到网上搜索了一下书评,其中有一篇的观点与我很接近: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d3829b0100cy9q.html。总体来讲,他太聪明了(也很正直,这一点是我非常赞赏的)。聪明的人往往会直奔主题,眼睛里只见骨骼、脉络、框架这些东西,而有意无意地忽略那些能够让人感到丰满的东西,自然,你也就别想让他能把这些东西写出来,或者,写得有多么好。《他的国》就是这样,想抨击、想讽刺的东西太多,太直接,人物、情景、心境等等的东西,既没有直接给出,也没有想象空间,让一本小说看起来不太像小说,更接近杂文。当然,小说并没有一定之规,怎么写你都能说它是小说,但毕竟距离我对小说的认知和定位还是差了一些,而且,并不能让我发出“哦,原来小说还可以这么写”的认同感和惊喜感。总体来说,他的小说写的还是比较幼稚的,我这么说可能失之偏颇,因为我只看过《他的国》,只是印象里他在序言里说,这已经是他自己认为写得最完整(此处“最”后面的形容词可能记忆不准)的小说了,虽然可能不是说最好,但我感觉他自己觉得写得还是不错的。

从他的《可爱的洪水猛兽》和《杂的文》里看,会让人更能接受一些。《杂的文》比较有趣,确实是很杂,而不仅仅是杂文。再一次,也有可能我受正统教育太过了,对杂文的概念也僵化了些。这里面的韩寒,有社会责任感,有情义有担当,很对我的胃口。不过,他曾经有文字提到别的一些写者行文啰里啰唆,但他自己有几篇文章好像也没有能避开,比如那个与体育相关的采访里头。有一些细节,韩寒还是可以略微修饰一下的,可以得到更好的阅读享受。举例来说,好比有句话是这样的:“我们要找性价比比较好的”,我自己就更倾向于把“比较”改成其他的词,如“相对”,或者“稍微”等等,两个“比”字放在一起,读者会因需要合理断句而导致轻微的视觉停顿,影响流畅的程度。不过这实在是很细的细节,吹毛求疵而已,我不指望韩寒能看到,也不指望他能接受。

同事看到我微博里看韩寒书的记录,一本,一本,又一本,于是问我是不是韩寒的粉丝,我说不是。我了解什么东西的时候,有个习惯,就是搞一大堆相关的东西到手边,以达到一个相对中允的了解和判定。比如了解电影演员,不管是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还是凯文·科斯特纳,都是把他的大多数片子找来挨个看。导演也类似,比如贾樟柯、张艺谋等等。这样的行为,目的仅仅是了解,而不能代表喜欢,更无关乎崇拜。而喜欢乃至崇拜,才是一个粉丝应该达到的程度。迄今为止,我好像还没有发现我是谁的粉丝,喜欢的电影演员,前面已经说过几个,当然也还有,比如伊斯特·伍德,再好比罗杰·摩尔、肖恩·康纳利。国内的么,陈宝国、张丰毅,葛大爷优算一个,早逝的面瓜傅彪也算一个,其余的,像什么陈坤、刘烨、孙红雷,实在是看不上,对了,李幼斌和陈道明都只能算半个。喜欢的作家,反倒突然发现快没有了,年轻的时候看梁晓声、贾平娃、余秋雨,后来看陈忠实、莫言、张平,再后来又看二月河,如果非要找一个,我只能选老舍了,一部《四世同堂》看得我感慨万端唏嘘不已而又啼笑并作,语言文字在他笔下就像泥人张手里的泥巴,随意灵动兼且鲜活生动。

最后回答一下韩寒的书要不要买的问题。他的杂文集,还是可以买来看看的,不过他自己也说了,其实绝大部分博客里都有。好在一本也不贵,还没有火锅店的一盘羊肉钱,想支持这位有个性的写者的话,或者更喜欢看纸质的东西,就可以考虑掏下腰包。至于小说么,我只能说,大家看着办吧。

很久没有写比较长的东西了,就此。

—— 记于百度空间

4 条评论


  1. 葛优大爷算一个| 葛大爷优算一个.

    回复

    1. 呵呵,都可以的,我们也经常能见到某君某某的说法。你小的时候估计没有偷听过敌台,我听那会儿台湾人民经常说“李总统登辉先生”。

      回复

  2. 其实这有可能算是一个歧义,第三种,葛大爷 优算一个。

    回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