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l Latitude 5400 双硬盘(续)

本篇为《Dell Latitude 5400 双硬盘》一文的后续。之所以有了后续,是因为有了上文末尾提及的宝贝:冰袋。

李雪健在《焦裕禄》获奖后说,所有的苦,都让焦裕禄吃了、受了,所有的名,都让李雪健得了、担了。我想说的是,所有的钱,都让硬盘厂商赚了,所有的累,都让张三太爷抗了。

言归正传。有了冰袋加持,再次开启对刻之旅。上次实践后的感觉,认为 DiskGenius 的图形化操作界面还是较 dd 命令要直观一点,便于观察进度,因此这次首选还是它。选择完源盘后再选择目标盘,发现目标磁盘竟然无法选中!惊愕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好在过了一会儿智商上线,琢磨着这个引导起来的 PE 里自带的 DiskGenius 版本才 5.2,大概是有点老,用它的浏览文件功能找到了硬盘上平常使用的 DiskGenius,复制到桌面后打开,确实要新不少,版本是 5.4。尝试克隆,仍然不可以,但这次报出了信息:目标盘容量不够。

这有点扯啊,上次克隆还没有这个问题呢。睁大眼看了一下总扇区数,靠,还真别说,上次克隆的时候目标盘比源盘多一个扇区,当然我还沾沾自喜运气不错,哪知这次再看,变成了比源盘少一个扇区。显然之前的多次克隆尝试,把目标 SSD 搞坏掉两个扇区。DiskGenius 跟 dd 不一样,没办法进行无脑对刻,它的容量检查是绕不过去的(或者我没有找到方法)。想到我硬盘里还有个叫 DiskCloner 的小工具,就也复制到 PE 的桌面上,试着运行一下。也失败了,提示“crtdll.dll”无法找到。

没办法了,转战。重新用 Ubuntu 的 LiveUSB 引导后开始 dd 。神奇,又是半中间不响应了,这次不由得我要仔细观察一下,最后发现问题所在了:克隆某个分区结束后,似乎会导致系统执行一次 mount 操作,这个操作使得 dd 命令正在写入的 sdc 设备被重新挂载为 sdd。写入目标都丢了,还会有啥反应……好在到了这个阶段,目标盘的分区表已经建立完整了。将错就错,把不响应的 dd 杀死,继续以 sdd 为目标克隆不行吗?全盘克隆大概率不行,那样恐怕会导致 sdd 被重新挂载为 sde,那就只好逐分区克隆了。但是在具体执行单个分区的克隆过程中,发现复制速度猛降,理应在二三百兆每秒的,现在仅有十分之一左右,而且拔掉之后重新插入也不行。如果这样的话,那恐怕一宿不睡也没戏,还是 DiskGenius 吧。

Windows PE:我又回来了!打开 DiskGenius 逐分区克隆,绝大多数分区都没问题,但仍然又遇到一块难啃的瓜:它无法处理 Linux 所在的那个分区,因为 LVM 会影响 DiskGenius 对分区的认知。如果你选择 LVM 本身,DiskGenius 告诉你说这个玩意儿不包含实际数据(数据量为 0)无法复制;如果你选择 LVM 包着的那块逻辑分区,那显然会丢失 LVM 管理信息。思来想去,还得 dd

Ubuntu LiveUSB:我又回来了,也!最后这个分区的克隆倒是很顺利。只是诸位可能想象不到,在执行各种操作的间隙,我还得不停往 SSD 上用手指头点水降温。工作图如下。

大概结束于凌晨两点吧,睡一觉先是老正经。

上午继续。把源盘摘下,目标盘从 USB 转正到内部的 SATA 转接线。激动地按下电源键之后,下面长话短说:

  1. 克隆非常成功。三个系统:Windows 11、Ubuntu 20.04 LTS、macOS Big Sur,均可正常引导;
  2. 内置此盘的希望基本破灭。原因只有一个:发热太大。

上述三个系统依次引导成功,macOS 在最后,大概运行十几分钟后死机。当时我还以为是黑苹果有什么水土不服,强行关机后再次试图引导至 Windows,死在即将出现登录界面的前夕。至此方才反应过来,再次强制关机,拆开 D 壳伸手一摸,果然又是烫势惊人。

最后上几张图,展示一下我的执念所为何来。

这是第一张,为标准 2.5 吋硬盘(外面是官方的硬盘架)在仓内的样子。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硬盘上方、最抢眼的白色挂签左边的那个接口,是一个 m.2 接口,可以插入 2280 规格的 m.2 SSD。很容易看出,由于戴尔的诡异设计,m.2 SSD 和 SATA 硬盘只能二选一,否则就会交叉打架。而我的设想是用一块半高的 SATA 盘,给 m.2 SSD 让出空间来(手里没有现成的半高 SATA,所以用一块 mSATA 加了转接 SATA 的板卡来达成):

显然截至目前,还是可耻地失败了。按我对自己的了解,可能会先放一阵,但是!我还会回来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