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Evernote

Evernote 曾经一度是老夫最主要的笔记记录工具。到现在,用了总有十几年了吧,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是时候与之道别了。

一开始使用,并委以重任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当时就是全端支持,PC 客户端作为主力写,iOS 和 Android 可以协助写但主要是读或者剪藏,Web 端也是剪藏的来源,但更是读取的保底方案。用起来全方位、多层次,感觉不错。尽管 Evernote 经常发疯,同步出现问题,甚至丢过内容,但还是没有离开。

第一个大的变故应该是 Evernote 在国内要独立运营,并改名为印象笔记。那个时候,如果登录时发现用户位于大陆地区,则会不厌其烦地提醒,询问要不要将服务切换至印象笔记,而据说印象笔记会支持大家呼声很高的 Markdown 格式。不过由于对内容方面的安全性考虑,迟迟没有下定决心,后来似乎也不怎么问了,就这么延续了下来。

后来,大概是为了配合收费方案,对用户的访问设备进行了限制。免费用户除 Web 之外,最多只允许两台设备登录。于是老夫被迫保留了主力电脑以及主力手机上的客户端登录,其它时候则用 Web 进行访问。再到后来,发现了一个名为 Tusk 的 Web 端套壳应用,可以在好几台电脑上使用,由于其被当作 Web 访问而不会被登录设备的数量所限制。

再后来,老夫也曾一度探索有没有更好的替代品,比如 Simplenote(丢失过一次较大数据量的数据,因而放弃了),还有什么 BoostNote,甚至在 Linux 下还使用过 CherryTree 这样的小众软件,最终都没能坚持下来。直到最后,发现用 Typora 配合云存储同步就足以满足我的大部分要求,Unix 的 KISS 哲学诚不我欺,就使用此方式直到现今,返璞归真。

不过历史笔记的数量实在是有点多,因此需要翻阅的时候,就打开 Tusk 看看。Tusk 这个软件估计也是一直找不到好的发展动力,数年前早已停止更新,只是维持能用。但好像从去年的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登录进去后界面一片空白,什么都看不了了,后来才知道是它自带的浏览器内核已经过时,不能支撑 Web 站点的要求了。

前几天,又要到历史笔记里查询一些东西,这就只好从浏览器访问了。登录进入后,非常醒目地提醒,免费套餐的配额已经远远超出,不能再创建新的笔记或者笔记本了。这个当然也在预料之中,因为年初就收到了这个小心,并基本已经决定了要撤离 Evernote,只不过由于历史数据过多,过程缓慢。但未曾想到的是,后来在手机上登录时,它提示我 Web 也算其允许的两台设备其一,已经超限。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痛下决心快刀斩乱麻,尽快将历史数据迁出来,一刀两断。

于是,这几天每天都迁数据迁到凌晨,而照这个速度,且每天持续,恐怕也得一两个礼拜。再见了,Evernote!加油,张三太爷!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