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趣(中)

4、太原的平阳路上有一家名叫禧元的饭店。虽然不是很大,但却干净而且精致,夏天的时候空调也很足。而且距离老汉当时的上班地方不是很远,因此每当吃腻了银行食堂里的小韩大师傅做的拨鱼儿或者剔尖的时候,那儿就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地方。

这个饭店做的面食相当好吃,直到现在,也一直是老汉所怀念的东西之一。可惜得很,最近一次回去的时候发现那个地方已经换了招牌。到北京之后,每每感叹北京没有一个可以好好吃面并且能吃到好吃的面的地方。几乎所有的饭馆作出来的面都是一个味儿,约等于自己家里煮出来的挂面,因此也就更加怀念禧元,怀念那些白面剔尖、红面擦尖、河捞、抿蝌蚪。

有一次和老婆一起回太原,在柳巷逛了整整一个上午后,辘辘饥肠提醒我该用膳了。柳巷到平阳路还是有一截子的,何况我的交通工具是人力单轮驱动车,而且客满!和老婆商量了一下(主要是评估饥饿忍耐力的持续时间),驱车直奔平阳路。进得店门,发现冷冷清清,一反平日热闹气象。坐定,点菜,而且特意大声声明是大老远赶过来吃饭的。服务员很友好地提醒我:现在已经两点半了,大师傅已经歇灶了。现在是我们员工的午饭时间,您能不能将就一下我们的员工餐?想说不能也不行了,肚子业已撑不住了。饭菜上来之后,一通风卷残云。结账!人家领班说:您是老顾客了,而是大中午跑这么远过来吃饭,没有招待好就已经很不好意思了,哪还能收钱啊!

呵呵,老汉心里这个乐啊!

5、老汉吃的免费餐并不止上面一次。来北京之后,老汉久战西二旗一带。有一次去铭科苑后面的一个饭店吃饭。菜还可以,可是米饭有问题。端上来刚吃一口,老汉的嗅觉系统和味觉系统就同时报告有不良反应。赶忙问坐在对面的老婆,你觉出米饭里有味儿了么?老婆的感觉比较迟钝,仔细嗅了半天,才说了一句:果然是有味儿!

赶上那天老汉的心情不错,所以没有大喊“老板,米饭馊了!”,只是低声和老婆说,那就算了,别吃了。老婆身后的桌上只坐着一个人,我们吃饭的过程中他一直光喝茶水。听到我的话后他站起身走了过来,把米饭碗端起来仔细闻了闻,招手把服务员叫来,吩咐换掉。然后又不声不响地坐了回去。结帐的时候服务员说:我们老板嘱咐了,今天您两位免单……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敬人一尺,人敬一丈?

6、在太原工作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一日三餐的品种是相对固定的。早餐,惯例是空缺;中餐,和禹二少一起出去,在农行南面的一条巷子里吃一碗凉面,两个烧饼;晚餐,相同的巷子里,一盘炒饼。禹二少是个传奇人物,如果有心情和时间,后面会写两个和他有关的故事,目前,主角还是老汉。那家小饭店的老板娘在我连续光顾三次之后就完全掌握了我的食谱,因此,除非我带了别人一块去,通常的“您吃些什么”就都省了。有一天,炒饼的味道突然变得难以下咽,老汉十分生气,责问老板其由,方知大师傅换了。老板娘的一句话很有意思:“你吃了这么长时间的炒饼,都成了专家了,实在不行,过两天我们再换一个,请你过来帮忙鉴定一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