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小办法

穷玩车,富玩表,屌丝玩电脑。作为第三类人的代表,三太爷玩电脑可真是有年头了。电脑各个组成部分不断推陈出新,很多时候就不免想让本不富裕的钱兜子下去得更慢一些。遇到什么问题,总想用比较经济的方式“凑合”一下,有时候,还真有些挑战。不过归根到底,目的在于适配,方法常是转接。如果新式的接口上,不用买全新的设备与之相联,而是把原来的老设备转接一下对上去,如此便可续命若干,你说,何乐而不为?

遥想往事,较早遇到的是,怎么在 ThinkPad X230T 脱手之后,把留下的 mSATA 这种盘用起来?更新的一代,已经是 M.2 接口了,这种硬盘位上把 mSATA 转接上去的可能性不大,因为 mSATA 比 M.2 的宽度要宽了好几个毫米。不过不妨碍把 mSATA 查到标准 SATA 尺寸和接口的硬盘盒里,而且由于它们协议相同,理论上连传输速度都没有损失。


(图一)

mSATA SSD 和 M.2 相比固然宽了些,但跟 SATA 相比,那还是要小不少的,所以后来为了适应某些电脑内部更小的容纳空间,还购置了一块 mSATA 转接半高 SATA 的卡。


(图二)

后来出现了 NGFF 和 mSATA 可以切换的二合一转接板。这种板子要比标准 SATA 硬盘大一点,所以做不到壳子里面去(不过据俺观察,也不是不可能,恐怕主要还是需求不旺,动力不足)。


(图三)

转为 SATA 接口有个好处,就是随便找一根易驱线,就能把它们作为 USB 移动硬盘接到电脑上使用。

(图四)

前几天打开 Latitude 7280 的后盖,意外发现插 M.2 SSD 的空间宽度上似乎有点冗余,信手就下单了一块 mSATA 转 NGFF 的转接板。回来之后上机测试,没认出盘来,但是把转接板带着 mSATA 查到 NGFF 转 SATA 的板子上,再用易驱线连到电脑上,欻就出来了,由此可知板子应该是没问题的。


(图五)

还有就是苹果上的 SSD,用大容量的换下来小容量,这个小容量的就只有吃灰,因为没有经济实惠的硬盘盒,在卖的死贵,要两三百,比盘还贵。也是前几天,发现竟然有转接板在卖,也才十几块钱,也下单了一块。宣传词上说的转接出来是 NGFF,但物理接口是 M key,这其实是 NVMe/PCIe 的专用接口,搞得老夫很受伤,莫知所从。当作 NGFF 测试吧。没有个 M key 的 NGFF 母口可用,当作 NVMe 插到移动硬盘盒里,接到电脑上没有认出,但又不排除是因为转接后盘体过长不能完全放到盘盒里存在接触不良而导致的。

(图六)

当然,即便是高贵的苹果,老夫也反向操作过。因为他家的原装 SSD 实在太贵,不得不买了个转接卡,把通用的 NVMe SSD 转接进去,以获得大容量的体验。

(图七)

比较无厘头的还有个用在 Latitude 5401 上的转接板,要把 2230 的 SSD 转接一下才能插入 WWAN 插槽中。

上面的基本都集中在 SSD 上。老夫还有个常见需求是一大堆的 U 盘。倒不是有多少自有数据需要它们来存放,更多的时候想用它们备份几份系统安装盘。弄来弄去发现用 U 盘也还是太占地儿,TF 卡是个不错的选择,现在有好多本子已经内置了 TF 规格的读卡器,正常读写问题不大,不过支持 TF 卡引导的可能就不是那么普遍了,好在兜哥曾经慷慨地送给老夫一样神器:USB 的 TF 卡微型读卡器,这个东东和一个鼠标接收器一边儿大,非常好用。

(图八)

当然,TF 卡好用归好用,可是区分哪个里是什么内容就有点费劲,迫切需要能在 TF 卡身上写字的记号笔,在淘宝上买了一根品牌叫施德楼的,用着不错。

这回说的基本都是存储相关的,而且基本都是主流接口,其它的 CE、CF、ZIF 以及更古老的 IDE、eSATA、1394 什么的都没涉及。下回有空再把音视频传输的转接设备扯淡一回。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