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清明三天假期的第二天,没有什么特别的安排,还不如干点正事。
有个无聊的 bug 在等着,看了几眼,一阵无聊袭来,决定先放过它,去着手做那件头一天就略感兴奋的发现。所有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为懒。已经很长时间了,三太爷觉得应该有那么一种机制,你也可以称它为装置或者设施,它可以轻易地被集成到 app 里,在某个特定的地方为它留一个隐蔽的入口。一旦将之呼出,它就可以把预设的一系列用于控制 app 行为的、素日不应由用户可见以致干预的选项/参数/配置显示出来,可以任由调整,进而观察。更进一步地,这个界面最好能自动识别每一项参数的数据类型,用适当的界面元素呈现它,然后在发生变化后自行保存。
上面提到的 bug,需要不停反复调试,每一次的调试过程,最好能对某些参数进行安装后的调整,而不是在构建打包时就固定,然后就需要不停地构建采用了不同设置的版本。之前也曾粗略寻找过,看是否有人实现了这样的功能,无所收获,前天新发现了个项目,虽然已经若干年未予更新,但看介绍似乎很对路子。叉出、克隆至本地,更新构建脚本以及依赖,试用,扩展,最终定型。非常满意。
没想到的是,就在相同的日子里,老电工也来要给自己马上就要拖延了一个季度的活儿收尾。ThinkPad T440p 上那几个比针尖还小的电容电阻,一直困扰了许久。最近在手机高清摄像头,以及低温焊锡等的科技加持下,有了动工的基础。于是神威大振,一鼓作气,克敌致功。把焊接好后的主板拼装之后,那块之前尽管识别但是不能使用的 SSD 成功地可以读写了,划上了一个句号。发生的一件怪事是,WWAN 的两根红蓝天线被齐刷刷地切断了,而且屏幕的 AB 壳之间却又没有看到有断开的线头。我俩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能认为早先就是两条断线伏在其中了而已。但,这块屏幕是三太爷亲手换上去的,完全没有印象当初这两条线是断的,甚至可以这么说,在掀开 AB 两壳后,如果两根断线没有翘出去,还能原封不动再次被合进去,那也太巧了。
晚上的时候,一台电池鼓包的 Surface Pro 4 寄到。拆开包裹,开机看了一下,屏幕已经被电池拱起,显示也受到了影响。为了不至于继续恶化,虽然明知 Surface 拆解难度相当炸裂,还是抄起一根撬棒开始了作死之旅。从左侧下半部分开始,一直分离到下沿的右角,还在暗暗庆幸也没那么难的时候,屏爆了!近一年吧,经历了 Mate 40 Pro 屏爆,三火那电池鼓包导致的 MacBook Pro 触控板爆裂,这已经是第三起平面爆裂的场面了。相当尴尬的是,不到半小时前,还在和前任机主吹大话说,计划让它“恢复到最佳状态”……打脸来得太快,猝不及防。